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儿童手掌切割伤的特点及相应处理方法。方法 5例手掌切断伤患儿,分别有食、中、环指屈肌腱断裂,多合并正中神经损伤。2例急诊病例I修复所有损伤组织,3例晚期病例修复神经和/或屈指肌腱。结果 4例随访2个月-3年,手指保护性感觉均恢复,总主动活动度(TAM)平均达90.0%,1例拇外展丧失。结论 儿童手掌切割伤致尿指肌腱断裂时,多合并正中神经损伤。急诊处理应力争全部修复损伤组织。Ⅱ期手术宜尽早进行,修复方案依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影像学上客观的腓骨长短肌腱受压现象,探讨陈旧性跟骨骨折跟骨增宽引起跟骨外侧疼痛的原因。方法对2006年5-11月15例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及15例陈旧性跟骨骨折遗留跟骨外侧疼痛的患者进行腓骨长短肌腱鞘造影术。左侧18例,右侧12例,均为单侧骨折。双侧腓骨长短肌腱鞘同时造影,然后用数字化放射影像技术进行踝关节正位、跟骨侧位和跟骨轴位x线片,再行螺旋CT二维测量和三维成像观察,并与对侧正常跟骨比较。结果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跟骨增宽和腓骨长短肌腱鞘受压现象。当跟骨增宽小于3mm时,造影剂可以通过;当跟骨增宽大于3mm时,造影剂通过受阻,腓骨长短肌腱鞘即出现受压现象。对于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增宽超过3mm以上即出现跟骨外侧疼痛。结论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增宽对腓骨长短肌腱的压迫是引起跟骨外侧疼痛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新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5年8月,利用跟骨外侧小切口,用自行研制的跟骨解剖钢板及螺栓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4例(54侧)。术前根据跟骨X线片及CT扫描结果进行分型,其中SandersⅡ型12侧,Ⅲ型32侧,Ⅳ型10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12个月(平均8.3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显示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Blhers角和Gissanes角均恢复,无一例切口感染。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跟骨骨折的评分标准:优26侧,良24侧,可4侧,优良率为92.6%。结论小切口跟骨解剖钢板螺栓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FDB)病灶周边环形硬化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本院2001年至2007年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FDB病例62例,其中有环形硬化边者17例(占27.4%)。17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5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分析环形硬化边的特点,其中1例行影像学与组织病理对照分析。结果FDB有环形硬化边者17例,全部为单发;其中股骨颈及粗隆间13例,股骨远端1例,髂骨3例。X线平片和CT像上病灶均有较完整的环形硬化边,其厚度不均匀;病灶内密度也不均匀;环形硬化边在T1WI与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环形硬化边对应的组织学表现为成熟骨组织。结论FDB病灶周围环形硬化边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评价骶骨肿瘤术前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将36例骶骨肿瘤术前行动脉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直接行手术切除的骶骨肿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就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2例患者栓塞后造影均显示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明显减少,较栓塞前减少90%以上。全部病例均在栓塞后24h内手术,术中失血量为(1062±221.67)ml,手术时间为(158.26±47.83)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栓塞后肿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和囊性变,部分肿瘤边缘有假包膜形成。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骶骨肿瘤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时沉默bcl-2和XIAP基因对头颈部鳞癌UMSCC1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4组:对照siRNA转染组、siRNA-bcl-2转染组、siRNA-XIAP转染组和siRNA-bcl-2与siRNA-XIAP共转染组.采用siRNA bcl-2和siRNA-XIAP共转染头颈鳞癌细胞株UMSCC12,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基因沉默的效果.以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检测自发和放疗诱导的凋亡,最后以克隆形成实验评价放射增敏效果.结果 共转染siRNA-bcl-2和siRNA-XIAP有效沉默了UMSCC12细胞bcl-2和XIAP的蛋白表达.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检测提示,单独沉默XIAP未增加细胞自发和放射诱导的凋亡.单独沉默bcl-2使放射诱导的凋亡增加,与对照siRNA转染组照射后相比,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6.27,P<0.05),但未增加细胞自发的凋亡.共转染后的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在未照射时比对照siRNA转染组分别提高至1.36和1.34倍(t=11.47、6.22,P<0.05),照射后分别提高至1.72和1.98倍(f=12.02、20.14,P<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与对照siRNA转染组比较,siRNA-XIAP的放射增敏比(SER)为1.06,siRNA-bcl-2的放射增敏比为1.15,siRNA-bcl-2与siRNA-XIAP共转染组的放射增敏比为1.41,比其他组显著升高.结论 与单独沉默bcl-2和XIAP相比,同时沉默bcl-2和XIAP增加了UMSCC12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了UNSCC12细胞自发和放射诱导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健侧颈,神经根移位术后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及对健侧颈7神经根所支配区运动、感觉的影响。方法 对25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均采用健侧颈7神经根(全部10例,后股15例)移位修复,其中修复上千6例,正中神经13例,桡神经3例,肌皮神经3例;并观察手术前、后健侧颈,神经根所支配肌肉功能和感觉的变化及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术后5~28个月随访到24例。结果 对健侧肢体的影响:10例健侧颈,神经根全部切断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桡侧1~3指感觉减退、肢体酸胀、痛和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术后1年完全恢复正常。1例出现伸拇、伸指不能,1年半后仍无明显恢复。15例健侧颈,神经后股切断者,其中1例失访。术后2例无明显感觉障碍,但伸腕、伸指无力,3周后恢复正常。12例出现示、中指感觉异常,8例于术后3~4周后逐渐恢复正常,4例于6个月后症状消失。患肢功能恢复:术后随访至12~18个月,受区神经支配的部分肌肉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后健侧肢体运动感觉功能不遗留明显的远期损害,但也偶有解剖因素导致其支配区功能的无法恢复。颈7后股移位能为受区神经提供足够的运动纤维,同时也减少了对健侧肢体感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颞区皮下蒂皮瓣修复各种原因所致下睑外翻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7年以来,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皮肤全层组织缺损的下睑外翻,以同侧颞部无毛发区为供区,应用外眦动脉分支血管网皮下蒂颞区横行皮瓣修复24例.病因包括:感染瘢痕8例,外伤6例,肿物切除10例,皮瓣面积最大5.5 cm×1.5 cm,最小4....  相似文献   
9.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阶段性隐形失血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为初次患病,24 h补液量不超过2 000 mL,排除严重内科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对术前、术后1 d、3 d、5 d、7 d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量,使用Gross方程进行计算,应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段的隐性失血量进行比较(以P0.05为标准),同时,探讨总失血量和阶段性隐性失血量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 36例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956.82±207.61)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为(88.08±16.28)mL,占总失血量的9.88%,平均隐性失血为(820.96±164.34)mL,占总失血量的90.23%。1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和2~3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二者与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相比,却有着显著性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与1 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量(r=0.770)、2~3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r=0.884)、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r=0.589)呈正相关(P0.05)。得到最佳线性方程:围手术期总失血量=0.978×1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1.029×2~3 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0.779×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58.327。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以隐性失血量为主,主要发生于术后前3 d,应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及时复查血常规以减少贫血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椎弓根及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比较,探讨椎弓根及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技术操作要领和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36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根据Levine-Edwards分型:15例颅骨牵引,21例实施后路椎弓根及侧块螺钉内固定术(C2,3融合10例,C2-4颈融合11例)。暴露C2,3或C2-4后方结构,取C2侧块中点为进钉点,一般为向头端倾斜20°~30°,向内倾斜25°~35°。对于C3、C4采用外倾斜35°~40°,与椎体关节面平行。所有操作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完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5~28个月,平均18个月。15例颅骨牵引者6例丢失复位位置,21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者2例内固定松动,余均获骨性愈合,无颈椎功能受限。结论经C2,3、C2-4后路椎弓根及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达到复位固定和早期康复的目的,但两术式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